麻笋
麻笋
麻笋简介
麻笋介绍
麻笋
形态特征
笋体呈圆锥形,先端尖,鲜笋达到采收的长度约25厘米,基部的直径约12厘米,单个鲜笋的重量1〜2千克。笋箨呈三角形,质硬呈软骨质,未见阳光时淡,表面有微细茸毛,见阳光后转为黄绿色而有暗紫色的细毛,易脱落。箨的边缘下半部生长稀疏的长茸毛,肩部与箨片连接处的两旁有较长而明显的几条长毛。
分布范围
多生长在林地、山谷、丘陵、河岸、沟渠、水库边及村边宅旁。野生。也有人工栽培。我国东南、西南、中南及浙江、江西、海南、等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广泛分布。
栽培技术
一、土壤要求 麻竹笋很喜欢生在肥沃、透气、排水良好、酸性较高的壤土。所以,在选择种植地点时,应该选择基础肥料充足的土壤,同时要注意不可种植在水材化的土地上。 二、育苗和移植 首先要进行麻竹笋种子的催发。我们可以将麻竹笋种子浸泡在水中1-2天,并使用生长促进剂来加速萌发。之后将萌发的种子放入土壤中进行育苗。 当幼苗长到15-20cm时,我们就可以将其种植到麻竹笋适宜生长的土壤中,同时加入适宜量的有机肥。 三、科学施肥 在麻竹笋的生长过程中,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生长期进行科学的施肥。在生长初期,应该加入腐熟的有机肥、稀释磷酸和钾肥。在生长中期,适当减少有机肥供应,加入充足的钾肥和啮齿动物的肥料。在收获前,应该加入富含钙质、镁质和磷质的肥料以增强麻竹笋的质量。 四、适宜的灌溉 麻竹笋需要适度的灌溉。幼苗生长初期需要更多的水分,但在长成一定高度后就需要适度减少灌溉次数以防止烂根。同时,要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肥失衡。
主要价值
麻竹笋的肉质更纤细,更为鲜嫩、清甜。它既可单独煮食,也可与其他食物相配,做成各种菜、清汤。特别是骄阳似火的三伏天,多食麻笋,或经常喝上一、二碗甜滋滋的笋汤,既有营养,又清凉解毒、生津润喉。
生长习性
麻竹喜温、喜湿,应选择土壤疏松、土层深厚、腐殖质含量高的酸性至中性沙壤土或沙质土地块造林。
功效作用
麻竹笋具有开胃健脾、宽胸利膈、通肠排便以及增强免疫力的效果。麻竹笋中含有一种白色含氮物质,构成了竹笋特有的香味,具有开胃、促进消化、增进食欲的作用,可以用来治疗消化不良。麻竹笋里面也富含了较丰富的植物纤维,可以降低体内多余的脂肪,消痰化瘀滞。
营养成分
麻笋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、粗纤维、蛋白质、钾以及维生素A等各种营养物质,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,由于竹笋中的植物纤维较高,能够增加肠道水分的储存量,促进肠胃蠕动,使肠内压力降低,从而减少粪便粘度,使粪便变软,有利于排出体外,因此麻笋是可以食用的。
病虫防治
在麻竹笋生长过程中,尤其是在生长末期,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。我们可以喷洒草铵、硼酸等药剂进行顶芽处理,以预防病虫害发生。